关灯
护眼
    银盾步兵方阵的正面防御力要远高于骑兵部队。假如被一队这样的步兵渐渐围在中央,面对内层的盾阵无疑是不出去的,再加上后排的长矛360度无死角地刺过来,里面的人那是必死无疑。

    可这在赢翎看来并不算什么。她的突击步-枪已经给王恪防身用了,k11里还有一把远程狙击-枪,那显然不是用来大队人马的。现在看起来最实在的武器就是那柄九龙太阿槊。k11迅速为她把槊组装了起来,弹出到她的手上,然后立刻升高,它的任务是用自带的机枪优先射杀地方的弓箭手,并且用有限的火箭云爆弹给在赢翎被围时帮她打出缺口。

    趁着一颗□□把前方的盾阵炸出了个缺口的瞬间,贴地飞行的赢翎从破阵之处急掠杀了进来。

    这些士兵不愧是久经战场,立刻达成了默契:在她飞行路线正前方的士兵们一边后退一边举盾防守;两侧的人举起长矛调整阵型,准备从侧面赢翎。可问题是他们的长矛太长了,面对已经冲进缺口的赢翎,前排的必须要稍微后退一下拉开距离,否则一转身就伤到自己人了;而后排首先要把长矛垂直举起,调整好角度之后再做刺杀。

    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等那些士兵调整好长矛,刚对准赢翎,却见她早已他们身后去了。阵型被打散之后再也无法重组,甚至于他们手中的银盾也完全挡不住太阿的锋芒。要知道那些盾牌并非真是纯银打造的,而是在木制的盾牌上刷一层银漆,或者是以银制图腾装饰罢了。

    赢翎以各种匪夷所思的姿势和角度在方阵中穿插;同时天空中的k11也灵活地像一只马蜂,每一次停顿都会有几个士兵倒下。她并没有在人群之中展开双翅。相反地为了保护那些比较薄的羽翼不被砍坏,她尽量收拢了双翅,更多地凭借弹跳和爆发力做位移。嬴政在基因编辑时就曾经参照鸵鸟的筋腱为她腿部的肌腱做过优化,她的靴尖下还有鞋钉,能让她轻易地迅速从敌人头顶或者是任何方位跃过。

    不过单凭依靠自身生物能的爆发,很快就会让她腿部的肌肉感到酸痛和疲劳。还好内骨骼和外装里都有强力的助动装置,加上背部的核聚变电池提供的动力,这才使得她能够鏖战于人群之中。她的鞋跟上还有高压电击装置,但凡是被她一脚踹中的士兵,受伤程度不会比被槊柄上的骨朵击中好到哪儿去。

    王恪拉开距离后发现根本就没人能冲上来近到他的身前,于是也在百米外找了块稍高的大石头架起枪,装上瞄准镜点射后面的弓箭手。没过多久这一支近百人的步兵方队就倒下了一半。让他略感意外的是:赢翎的这把步-枪也太好使了!后坐力小;连射时弹道也不漂;电子瞄准镜的精度极高;500到1000米范围内能做到精确射击;500米以内居然可以当作轻机-枪来用。这叫他越打越上瘾,点射起来欲罢不能。还好赢了刚才扔给他的是增加容量的弹夹,否则子弹造就打光了。

    赢翎在冲杀之中也是手下留情,并非是刀刀毙命,撑死了也就是砍掉胳膊腿之类的。只要让这些士兵失去战斗力就好。相反倒是王恪从后面的点射打死了不少人。赢翎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喊道:“叫你撤,没叫你杀人!”

    “哦,对不起!关键是你这把枪太好用了!”

    远处山坡上的的安条克看不到最前方的短兵相接,连绵不绝的炮火在赢翎前方一公里处形成了一道月牙形的弹幕,硝烟和四溅的泥土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只知道后面的军队已经被这道弹墙截断,再也没有机会冲到赢翎她们的近前了。月牙形弹幕内,不少本已冲到赢翎身前的塞琉古士兵们看到后路被断了,也开始纷纷扔下武器,面向她单膝跪地行礼。

    后方山坡上的王恪还在他视野之内。想到弹幕圈内的士兵多半已经凶多吉少,他愤愤不平地跟一旁的儿子安条克四世说:“找一队擅长骑射的,不惜一切快速从旁边绕过去射杀那个男的!”

    一旁的安条克四世听罢赶紧对父亲说:“不可以杀!父亲您想:这女皇之所以和我门在这里缠斗,无非就是为了这男人。他要是死了,那女皇随时可以脱身。只要她一起飞,我们地面上必然化作一片火海!不如还是撤军吧,这样我们才能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眼前这两个人哪个死了我们都要面临灭顶之灾啊!”

    安条克三世听此一言恍然醒悟。儿子说得确实有道理!于是赶紧下令收兵撤离。赢翎的铠甲此时已被染的血红斑驳,见对方开始撤离,喃喃道:“算你识相,如此我还能留你一条狗命!”事实上,她如果真想杀安条克也不过举手之劳,在这煌煌大漠之上,只要她手中有杆狙击枪,几公里开外的精准狙杀算得上是轻而易举了。

    陈宇和徐凡此刻也驾着直升机赶了过来。安条克远远地看着飞来得直升机,暗自庆幸着多亏儿子提醒,自己才没有被冲昏头脑。

    (注:关于安条克三世、阿尔沙克二世(阿尔班达)、以及欧西德莫斯一世、这三位君王的恩怨历史上的记载是:阿尔沙克二世利用塞琉古国内动乱起兵反叛,而后不敌前来平叛的安条克三世,最终与其签订合约,并说服安条克三世进攻大夏。并未提及安条克三世间安息和大夏的事。

    但我认为安条克三世的确是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君王,各方面的能力都远超西德莫斯一世与阿尔沙克二世。西亚(也就是中东)地区自古就是百战之地。他很明治地把战略中心放在了西南更为富庶的埃及、西北更有潜力的罗马和更具威胁的马其顿身上。

    由于当时的交通和人口限制,他不可能花费大量的国力在东面贫瘠的安息和大夏之上。与其彻底攻灭这两国,不如适可而止地给他们些颜色瞧瞧。然后在东面的这两国之间人为地制造民族矛盾,让他们即作自己的附属国,又可以互相制衡和内耗。

    如果条件所限,自己的治权既然达不到这么远,那就需要代理人,而又不能让代理人强大到可以威胁自己的地步,如果让这两国形成联盟的话,塞琉古将不得不面临三面对敌的困境。其实这类即扶植代理人又在其间制造矛盾的战略在近现代也是屡见不鲜,而且屡试不爽的。

    况且那时候的历史记载并不详尽,我不太相信阿尔沙克二世仅凭“劝说”这两个字就能把安条克三世侃得晕头转向,指哪儿打哪儿。因此我才脑补了一下前文的离间情节。包括阿尔沙克二世因为战争失去妻儿的情节也并无史料记载,是我根据他最后传位给了侄子猜测的。

    当时具体情况如何还请读者们自行判断。我们观史,最好不要桎梏与史书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很多事情本就无从考证,不妨大胆融入些自己的想法和猜测。这一时期的南欧和亚细亚不乏名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多了解一下。请读者们切莫认为只有我们中国古代才讲兵法和权谋,而西方的外国人就只是会列阵硬刚正面。)

    m2.yqxsg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