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镜宇十二年,赢翎刚过完十六岁的生日就召见了萧何和张良。她首先询问萧何军备之事:“我两年前设计的那些战车和飞机如今都准备得如何了?”

    萧何答到:“轮式和履式步兵战车已各有一千辆;轮式自走炮约五百辆;履式自走炮约三百辆;摩托车三千有余;战斗机将近一百架,轰炸机三十架已经就绪。”

    “嗯,不错,这些已经足够了,暂时不需要再生产了。”

    她又问张良:“张良大夫,可愿再次出使匈奴,前去劝降?“

    张良是何等人才?早就等着这一天呢:”臣愿往!“

    赢翎补充道:”这一次,无需强求,把意思带到了就好——恐怕你之后还要再去一趟。“

    意思就是说:成与不成都不会责怪你,不成的话以后再说。

    这些年来中华和匈奴边境安定。给匈奴的那点岁供,相对于如今的中华的粮食产量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现在的情况是:不少匈奴人前往中华的边境城市打工,很多年轻人来了就不走了。在中华打工,不仅能吃饱穿暖,凭自己的收入还能指望着买房买地。虽然中华学校还没有对匈奴人开放,可许多体力活儿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略懂些就能胜任。面对条件优越的住房、琳琅满目的商品、非歧视性的政策,谁还愿意回那苦寒之地放牧为生?如今匈奴人的潮流是:有点积蓄就尽量把家人接过来在中华安家落户。

    冒顿单于对于这种情况也是终日不安。不过民心这种东西,他想拦也拦不住,如今哪怕是他再想举兵劫掠中华的边境城镇,基本上也没什么人乐意跟随了。去年他刚颁布了法令:匈奴人未经允许不得再去中华打工。

    这会儿听闻张良又来了,冒顿暗自思忖:不知这又是什么诡计?

    不过张良这回来,还真没有什么阴谋诡计,而是明目张胆来劝降的。一番口舌之下,主要意思是说:由于冒顿现在禁止匈奴人去中华打工,便是违背了当初的约定。中华给匈奴的岁供自今年开始就断了。只要匈奴愿意归降中华,可保冒顿二十年内对匈奴的继续管辖权,但不可世袭。

    冒顿听罢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答应!当即拍桌子瞪眼:“你的少在这儿胡扯了!当初我父亲中了你们的诡计!表面上是说给我们岁供,通商,结果这些年用那点岁供换了我们那么多匈奴儿女一去不返,这比买卖我们亏大了!还没找你们算账呢!”

    张良不敢跟他硬刚,反正依赢翎的意思,话是带到了,可别把自己的人头送在这儿,接下来就表示愿意将他的意思转达给女皇,并劝其再做考量。话虽然这么说,可当天晚上张良却一溜烟的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