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走了?”

    “回禀皇上,在蓝尚书之组织下,秦夜、安王及诸国使团,全都有序离开文都、往焱京而去。”

    “一切,是否准备就绪?”

    “回禀皇上,计划攻取恒州之八万禁军,业已秘密抵达护林埋伏,只要星城之战一起,勿需一日,即可兵临恒州城下,战而夺之;截击花州兵马之四万星城精兵,也如期藏身于长山之中,待攻取星城无果之永圣士卒返回花州,即可与星城守军前后夹击,一战歼之,然后花州可复!今夜,微臣便会与禁军副统领——马安,赶赴护林;长山方面,则由轩辕将军亲临指挥。”

    “对于安王之提醒,你作何感想?”

    北晋和宫上书房,北宫纵横没有再像近几日那般孜孜不倦地批阅奏疏,而是身着十二章龙袍、头戴十二旒冠冕,极其隆重地召见了梅无一和禁军统领——轩辕长剑;淡淡问了秦夜动向及各军部署后,就着安王临行前的再次进言,严肃地朝着梅无一征询。

    “回禀皇上,秦夜既然自诩为天焱之忠臣良将,必当时时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插手我北晋与永圣之战事,于其朝局不利,皇上大可放心。”梅无一看了看甲胄在身、侃然正色之轩辕长剑,行礼回复。

    “梅尚书此言差矣,倘若真如你所说,秦夜为何透露永圣意欲奇袭益兴州郡之消息给我北晋君臣?”

    梅无一以天焱臣子之身份,叛投北晋,本就不受北晋文武待见,加之其出任兵部尚书这一高官之后,行事狠辣,短短几日之间,即杀了三名兵部郎中、当众杖责了两名禁军副统领,使得朝野群情激愤,若非有北宫纵横强行压制,梅无一岂能安然无恙地站在这里?

    但于轩辕长剑来说,无论何时何地,他是不会给梅无一任何好脸色的,此番在北宫纵横面前冷冷反问,便可见一斑。

    “此一时彼一时,月前,他与永宁公主大婚在即,永圣却兴兵来犯,让初为天下霸主之天焱皇朝,颜面何存?如今,两国联姻顺利完成,他自然乐见我朝与永圣开战!毕竟,天下诸国,除了与天焱遥不可及之玉衡没有伤筋动骨,当属永圣这一老牌强国兴盛如前!以秦夜之战略远见,岂会继续放任?”

    梅无一向轩辕长剑拱手一礼,缓缓引导。

    “皇上,不管怎么说,舍安王而用梅尚书,太过冒险!且不说永圣君臣会不会中计而轻兵冒进,就算一切如我朝所愿,也该由安王、或者召回上将军统兵应战,如何能将此等重任托付于一个新人?现在倒好,安王远走天焱、上将军被兴州大军牵制……万一天焱君臣真的强行扣留安王,抑或兴州兵马联合永圣双盛士卒共攻信城,那可如何是好?”

    梅无一之言,尽管使轩辕长剑有些许信服,但还是将此次谋划中所存在之重大问题,一一列举。

    “皇上……”

    “秦夜没有一鸣惊人之际,天焱朝野一直倚重所谓的‘一王六将’,结果呢?保境安民尚且不能,谈何开疆拓土?反之,随着秦夜封王拜将,天焱三军涌现出了多少将才?拥兵五十万之北晋天下,岂能只靠安王和上将军两人统军征伐?难道非要像西平帝州与西平珠州那般,直到亡国灭种之刻,才大胆启用孟无伤、檀字等新人?关于和永圣之相关战事,朕已全权交由梅尚书统筹,将军不必再议!纵然输了,朕亦无悔!北晋,也还输得起!”

    北宫纵横挥手制止急欲谏言之梅无一,亲自强势驳斥了轩辕长剑,令其再也不敢以任何理由反对梅无一。

    “爱卿曾对朕说过,西平珠州会佯装出兵牵制天焱部署在西境之精锐,可如今看来,兴州数万驻军不仅不为所动,反倒开拔至信城边境,使得上将军投鼠忌器,不能再如上次那般,倾巢猛攻永圣双盛之地……朕无他意,只是提醒爱卿,秦夜奸诈无比,日后凡是涉及到他的谋划,务必慎之又慎!”

    待轩辕长剑躬身退出上书房,唯余梅无一之时,北宫纵横坦言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想。

    “回禀皇上,想必那赵无心就是得了秦夜出兵之保证,才会匆匆返程永圣!殊不知,兴州劳师动众,正是秦夜为了促成永圣大败而所布之局,皇上只要以此观之,即可通晓秦夜近日怪异言行之成因。”